全国热线:18018713839

20个总部人员开200家店,这场组织效率革命如何实现?(二)

餐饮老板都在看的 餐饮O2O 2020-08-10 餐饮快讯

04

坎坷的效率之路



效率创新之路,云味馆也走过弯路。


2017年9月云味馆达到相对的顶峰,包括涨价以及2016年拿到风投,但9月之后形势开始出现拐点,同比增幅出现下滑的趋势,我们开始思考,一定是出现了问题。


普遍性门店出现业绩下滑、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时候,那一定是跟顾客的链接发生问题了。


所有的业绩结果一定是来自对世界的思考与理解以及能力的变现,反之莫斯科不相信眼泪!


2018我们开始着手创新,其时账上还有几千万现金,本来可以继续扩大战果,招加盟割一圈韭菜,可以进账一两个亿放在兜里。


我们用所有的资源进行产品创新、模式创新,讲出来很容易,花两个亿进行模式创新,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。


这是要经过灵魂拷问的。


两个亿多好,全世界旅游、大house、豪车、豪表,潇洒。然后把这个钱花出去,变成穷光蛋了,这是一个必须经过灵魂拷问的艰难决策!


我们不要做正确的事情,我们要做勇敢的事情。至于是两个亿在兜里或没有,我认为是要做勇敢的事情。两个亿装兜里开心吗?有可能去澳门一个晚上就没了。



反思复盘,问题出在哪里呢?


一进门先点米线,然后拿托盘选小吃,然后买单结帐,坐下后小吃没吃完,米线就来了,看起来流程符合逻辑。


身在其中我们是认知不到,更感觉不到哪里不对。还是要借助外部的资源做反馈,经过多次的学习、思考、考察,发觉——


是不是我们的魂丢了?


消费者进来看到一堆小吃,这些小吃也不是那么专业,至少没有那些大餐专业。消费者是冲着你的小吃来的吗?我们就思考,动线可能有问题。


消费者真正需要什么呢?首先要做一锅汤吧。为什么,我经常去日本,考察“丸龟制面”,现点现做,从面粉做到乌冬面,产品极致简单。价格方面素的乌冬面大概人民币18元,肥牛乌冬大概30-40元,做得非常棒!


丸龟之面是1999年起步,那是日本“失去的十年”的开始。跟中国很像,也是从2019年开始难做。但丸龟制面在20年之间开了一千多家店。


我们从解决问题出发——能够提供给消费者什么好东西?什么是我们能做、别人做不到的?丸龟之面就是这样,18元从面粉到面条、吃到这么好一碗面,你在家里能做到吗?答案是做不到。


所以我就想,要做一个在店里能吃到,在家里根本做不到的东西。于是偶然的机会打通了供应链(关于鸡),后来又打通菌的供应链,以及三黄鸡的供应链。这些也是逐步落实的。


期间有各种问题:比如口味不行,消费者嫌淡,各种差评、各种坎坷。经过不断迭代,到去年8月份景田店升级之后,才觉得这事成了。


然后还不够,云南小锅米线比较慢,要先煮,至少3分钟左右,我一定要30秒出餐,所以要解决干菌、鸡肉怎么出餐等问题,天天死磕,门店终于把难题解决了。19.9元、90克米线、30克菌(汤由10种菌熬出来的),消费者在家里做不出来,其他品牌也做不出,只有我能做出来,所以我一定能卖得好!


没有什么大道理,就是我们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东西。


在这个过程中,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很重要,摒弃那些我们做不到或者无用的东西,我觉得我那碗汤比星级酒店58元的鸡菌汤好喝得多,正因为我们卖得越好、东西越好、成本越低。大酒店58元的汤喝的人就是几个人,那汤色一定不如我。


因此我们一定要做自己擅长的东西,其实也没有特别难的,这是我们创始人要思考的东西。


德鲁克说过,企业所有的成果源自于外部,内部的都叫成本。今天你想的、我想的、做的事,要是老板自嗨的,那都是成本。所有的成果都源自外部,消费者不认可,这件事就毫无意义和价值。


没有人愿意听我们的情怀之路,最终都要面对我们外部世界。当然我们的品类不同、策略不同、属性不同,所以效率、关注点以及问题都有所不同。


很多人跟我推SAAS、扫码点餐,5年前就说可以给我们省一个半人工,或者说发个劵拉新,一碗20元的米线,优惠5元钱,真正来吃多了,我就亏了。


还要核销啊一堆事情,很多做SAAS的都是自嗨,我们用了很多年的点餐宝都不变,最终还是为了客户。



05

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,不需要去跟风


现在很多做零售,很多人说米线哥,你做一款云味馆米线产品——自嗨锅,我说做不了,因为你做不过康师傅、做不过统一方便面。


那线上要抢我们很大份额,也就百分之十几而已。


我们只做我们擅长的事,线上品牌我们做不了,美团、饿了嘛烧了一百个亿,亏了那么多年,就是等的这一天。今天人家多赚两个亿,你就受不了,你可以绕开它,还有美团、饿了么“二选一”,这些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能力圈在哪里!


我们是要做零售产品?我们是要做外卖品牌吗?


以云味馆为例,开店模型从原来80-100万到现在50万左右,二三线城市1-3万房租闭着眼开店,比如惠州、珠海、东莞等城市,未来惠州将开30-50家店,未来珠三角开1000家店一点问题都没有。



我不在一线城市购物中心做,一线城市老店月租10000元、新店500元每平米,开店不赚钱,不开也不行,我觉得没有太大意义。


所以当我们的模型降到二、三线城市的区间,做15-20万就一年回本,然后用裂变、支持员工开店的方式,我们的赛道一下子宽了五倍。


惠州一家很偏的店,疫情期间做了8万,还赚了两万元。


所以做不做外卖两可,应该基于事实,相信生长的力量,而不是跟风。


德鲁克原话,正视公司现实,正视顾客现实。我们以前十全九美公司有众多品牌,人家容易把你忘掉,我们就改,只提云味馆,其他品牌淡化。


下一代模式已经出来了,我担心团队骂我瞎折腾,这一锅汤从2018年到现在团队已经折腾得很痛苦很痛苦,大概开了30家店,不断迭代,这个阶段我们领先两年,问题不是很大。


下半年最新的模式会出来,所有的产品做到30秒出餐,所有东西都是门店加工,表达的场景跟用户高度匹配。



06

宽口与窄口


这是花点时间朱月怡在混沌大学的演讲主题。


她在创业的时候发觉一个痛点,花店鲜花的生意都是几个节假日卖得量很大、平时很少,他就是做线上创业项目。


其实企业就是一个生态,往上有制造、有中央厨房、有物流等等,然后有营销部门、设计策划、运营、培训教育等部门,细分有30个-50个左右的任务,其实并不是每个都是我们很专业在行的。


宽口的意思是社会上我们都能做的、我们未必做得好的,窄口是只有我们能做的,把宽口的业务甩给社会,我们只做我们能做得好的。



我做工业出身的,大概六、七年前时兴做中央厨房,说做中央厨房省钱、效率提高、标准化,把前端做好,在后端配合就行了,然后自己加工控制成本,外面食品厂加工成本高。


那个时候我就反对中央厨房,因为最早的餐饮是小批、多品、多SKU,这是跟制造业相悖的,制造业一定是单一品类大规模生产,不然成本降不下来。


我们创新迭代快,当我们为了满足中央厨房的供给半径,违心的开一些店,容易引发决策和行动上的失败。


所以一定要借助宽口的分工。我们供应中心是4个点,高于6个点就交给外面的公司。那什么是云味馆的窄口,只有一个,就是教育!


我们的米线学院、知识地图,实际上我们现在就是一个发证机构,给合伙人发证、盖戳,你资格到哪一步,你就享受哪一步的待遇并分享成果。


对于合伙人及股权激励,需要说明的是,股权激励不是充分必要条件。大家认为做个股权激励就万事大吉了。


这是大错特错。为什么?


比如这条街有十个老板,五个勤奋的、五个懒惰的,五个赚钱的、五个不赚钱的,按理说他砸锅卖铁开了一家店,他还天天睡懒觉,他还漠视消费者,难道这个店不是他的吗?


有的人百分百的股份依然懒惰,有人没有也努力干活。我们是让努力的人赚到钱、分享到成果,这是一个成果分享的机制,而非驱动伙伴的充分必要条件。


所以米线学院就是要把心灵成长、筛选、技能给大家展示出来,激发到很多有梦想的年轻人,去努力做到技能的提升、能力的提升、磨炼等等,最终达到伙伴成长,伙伴成长了,能开很多店,企业也就能够成长。


大家要思考到底自己擅长什么,是做菜牛逼、还是供应链、领导力强或者选址厉害等等,我们能确定自己的窄口,就像任正非所言,朝着一个城垛、一个目标冲击,今年做、明年做,十年如一,你一定会成功。


你会建立自己的护城河,生长、精进,你的公司会成为有名的企业,就这么简单。


经济学有一个概念:放弃了的最大代价,今天你不做什么、做什么还是最大的成本。


这里不展开讲,放弃了的最大代价,这事弄明白了,这在人生中是非常重要的,包括自己的成长,通常讲的时间成本。



今天讲的原理都是相通的,术的方面会有所不同,但什么做、什么不做并成为你心目中的企业,这是共同的方向!


本文转载网络,如有侵权,则联系网站人员删除

内容标签:

餐饮管理
餐饮文化
餐饮创新
餐谋军师 --通过知识帮助百万餐厅提升经营水平

       吃耶小程序